與「暴徒」割蓆?

香港警察強攻中文大學「止暴制亂」;中大學生拼命抵抗,舊生也紛紛趕至,保衛校園和同學。

這令我對約翰福音15章和17章有更深的體會。

葡萄樹的比喻和分離的禱告經常被用在講壇或主日學課堂上以教導主內合一的重要。至於什麼是主內合一嘛,就是「政見雖不同,彼此要尊重」那調調兒吧。

我怕這不單是錯誤應用,更是錯解了經文。

先再說中大事件;警方的說法是:大學非罪犯避風塘,樂見暴徒步出大學校園自首。這是一種分化的手段,變相慫恿學生跟所謂暴徒割蓆以自保。這其實跟不少教會圈內吹的風向類近,不少牧者長執們認為雖然教會應要開放接待不同界別的公眾人士,但不能成為包庇或窩藏犯罪的暴徒的處所。

回說經文;今日教會按這幾章最常得出的教導就是:要從罪惡世界中分別出來,靠著聖靈竭力成聖,在教會群體裡相愛合一吧!所以,便有上述那種跟犯罪的暴徒割蓆之說,還要再加上一句:不應因為要包庇這些賊匪而叫教會分裂!

但容我問一下,在約翰福音的場景裡,誰是當代的犯罪分子?誰被政權列為暴徒?不就是耶穌自己和那些跟隨祂的門徒嗎?那麼,主裡合一到底是什麼意思?不就是叫這些被恨他們的那個世界列為暴徒罪犯的門徒們相愛合一地緊緊連於那首犯耶穌這棵真葡萄樹上嗎?而相愛合一正是這班「被暴徒化」了的門徒抵禦世界所給的苦難的唯一方法,誰個不跟耶穌這個被世界的統治者定死罪者認同,或為了獨善其身而不願跟其他「暴徒」捨身相愛,誰個就是不屬主的枝子了。如此,分別為聖的合一,就並不是跟世界的統治者眼中的暴徒罪犯割蓆,而是向法利賽式的獨善其身說不,以連於那被釘十架的首犯耶穌。

我不是在說凡暴徒罪犯皆當被視作主的門徒,而是想指出,今天教會圈子裡那些主張與「暴徒」割蓆的人中,有太多其實無異於昔日那些為求保住自我的信仰潔癖而在政治上偽中立的「法利賽人」。主耶穌預言門徒會被趕出會堂,而法利賽人正是有這等宗教權力的人(約12:42、16:2);今天教會裡不少的長執們何嘗不是在做著相似的事情?

主說:「他們這樣做,是因為沒有認識父,也沒有認識我。」這話實在是真的。

菅牧浩鳴

菅仔裝作好人,要在主的話上鑽空子,好把房產轉給自己得好處。 菅仔就問主:「老師,我知道你所講所教的都很正確,也不看人的面子,而是誠誠實實傳上帝的道。 我不納印花稅給港特合不合法?」 主不虞他的詭詐,就對他說: 「拿一個錢幣來給我看。看那像和那名號是誰的?」他說:「港幣是沒有頭像的。」 主無法當著百姓在他的話上抓到把柄,又因他的對答而驚訝,就閉口不言了。

與與人同行的神同行

韓國大片《與神同行》在港大收,上映至今雖已好一段日子,卻仍未落畫。

海牛早把電影看過,一直想寫些東西,但待到今日看了一篇影評才稍有動力去打這幾行字。

聖經:「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

這是基督信仰者熟悉的一句金句,說的是人當在世上如何與神同工,實踐社會公義,憐恤弱勢群體,然而《與神同行》電影說的都不是這些。

電影講的主要是男主角死後,與一些類似守護使者的神明同行,面對一關又一關更高級別的神明之審判的故事,設定比較近似佛家所主張的輪迴觀。而在電影的時空裡,那些主角與之同行的神明們,是被禁止插手人間事務的;縱使故事一路發展下去,觀眾們會看到有個別神明僭越了這些界線,但總體來說,祂們都只是人間世的觀眾和評判而已,對在世的人來說,祂們都是「沉默」的。

我用上「沉默」二字,當然是要指向另一套電影,正是馬田史高西斯的近作《沉默》。《沉默》之所以以「沉默」為名,正是因為基督宗教裡的神,按聖經的啟示,絕非一個對人間世所發生的一切不聞不問沉默的神明,而理應是一個會主動介入人類歷史時空甚至是個人生活場境的上帝,問題只是人能否察覺得到祂的作為和蹤跡,並樂意與祂同工同行、秉公行義而已。

基督徒都渴想神是一位與人同行的神,在他失意時、苦難中,但願神伸手攙扶他,幫助他脫離困境。但基督宗教裡的這位神並非只是個人的守護神,保你事事順利、出入平安;祂更是天地至大的主宰,以捨己的大愛俯就垂顧著每一個祂所創造的人。故此,祂要求信仰祂的人,跟祂同行同工,俯就卑微,憐憫弱小。若我們相信聖靈已在耶穌復活升天後的那一個五旬節降臨,我們也當深信,在這二千年以來,祂除了在神蹟中顯現其身影,更透過祂所充滿的基督身體,即地上的教會,並每個祂內住的信徒個體,不斷地作工。當下若我們要問,如何與神同行?那麼,今天在地上的教會是否真的能叫人從其行動,看得見基督聖靈並三一真神的蹤跡呢?信徒們又是否同感一靈地同行同工分享神藉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裡的大愛呢?

聖經:「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27)

然而,基督信仰那位獨一的真神並不只在人死後受審判時才顯現,一路以來,祂對人間世的事情並不沉默,祂在地上的代表—基督的身體—教會也不應沉默,要秉行公義,好施憐憫,好叫信徒們知道自己正在與神同行。

可惜,今天教會講的或展現的福音,只為人死後逃避審判而講;與神同行的層次,也只像韓片那回事。

記念中國內地千萬忠主的天主教徒,他們面對的磨難,不比《沉默》電影時空裡那些日本信徒好多少,然而世人都看不到那位被奉為基督繼承者的教宗方濟各所顯的公義和憐憫。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要順服

羅馬書13:1難嗎?很難。

難在解釋嗎?不是。

難在實踐嗎?是有點難。

那難在什麼?難在叫人做的,自己不做,所以很難聽,比粗口更難聽。

或許你會說:不是耶,那些大教會大牧者,一個二個都很順服政權哩。

要知道他們那不是順服,那叫做歸順,他們早已成了建制的一部份、權力架構裡在上者的一分子。

羅13:1說的是「人人」要順服,即是說,教會並其中的領袖們,也當在權位關係上成為在下順服者,與普羅的無權者、受欺壓者認同看齊,那才是精義所在。

保羅,加上彼得,不是叫人順服政權,然後自己在建制裡步步高陞;他們是順服以至殉道。

然而這明顯不是今日的景況。

所以,羅馬書13:1很難。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

十幾年前,當大女兒還要在聖誕節表演聖景劇時,作了一個旋律,原意是幫助演天使長的她,容易一些記誦那一句金句對白:「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14)

趁聖誕節將至,記在這裡。

詞:聖經路加福音2:14
曲:海牛

在至高之~處
榮耀歸與神
在地上平安
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A~men A~men
Amen A~men

《詩篇廿三篇》

詩篇廿三篇的普及性和獨特地位,使它在編修和合本修訂版時,竟然得以原封不動的保留著舊和合本的字句。

我配上的這個粵音旋律,已寫了很久,但因不是什麼優美的調子,一直只記在腦中,偶爾在獨處時拿來唱詠。

如今在一些枝節上作了點改動,貼在這裡分享。 

詞:聖經詩篇廿三篇
曲:海牛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致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從李官的判語看耶穌的比喻

李唯治裁判官指施教仁所獲的嘉許狀是「呃番嚟」。

有網媒的文章分析,這可能反映著李官認為施教仁之所以獲聘,甚至其因工作所得之薪酬也是「呃番嚟」。

若然如此,海牛以為,這是一種封建的恩主心態:大老闆就是恩主;僱員受聘,是大老闆的恩賜。你虛報年齡,騙了大老闆開恩賜你工作機會,是何等大罪!

這令我想起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章那個葡萄園主的比喻。

在那個時代,工作機會可能真是一種恩賜,所以耶穌才說了一個這樣的比喻,叫當時的人明白上帝賜恩的心意。然而,在廿一世紀的今天,社會已蛻變,我們很難想像有人還當大老闆是恩主。故此,如何演繹聖經這比喻便需要一些調校,否則難有共鳴。再者,如何應用之,更加要小心,切莫將比喻的背景變成真理規條,來合理化封建的制度。

奈何教會中實在有太多如此解經的金句王。

也奈何香港法律界有一個李官。

渡到對岸去吧

耶穌叫門徒開船渡海到外邦人之地格拉森,只為救贖一個被人棄絕的鬼附之人,旅程中的大風浪叫他們險死還生…

你我為人,在浩瀚的宇宙中何其渺小,直如微塵,天地的主,竟甘為救你我而降世、受死…

基督的愛,是什麼一回事?

你我或者都如那格拉森人一樣渴望跟主就此在一起,然而主卻差你我到自己的地方去宣講祂為你我作了多大的事。

猶太之道

若說一個人很猶太,就是指那人很看錢,很孤寒。

猶太人懂得做生意,懂得計錢,或許這就是全球最有錢的人中有很多猶太裔人的原因。

馬太二十1-16耶穌所說那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中,清早雇來的工人可能覺得主人不公平,甚至是位孤寒的財主,很猶太,因為深覺主人搵了他們笨。

但耶穌比喻中這一批清早雇來的工人正是自義的猶太人,他們把救恩當成酬勞,跟主人計較,眼紅罪人或外邦人所得的竟跟自己一樣多。

或許,主是以猶太之道還施猶太之身。

要知道,若我們跟主斤斤計較,當主真要跟我們計算時,恐怕我們有大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