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的心

今早看《快線周報》,讀到李純恩的專欄,他以「苦甚麼」為題,談到中央電視台有個公民教育廣告以「父母為你吃了多少苦」來叫人孝敬父母。李氏以為今時今日這種公民教育手法未免流於煽情,以父母為子女吃了多少苦來做孝敬父母的理由難免令人發笑,因以為生了孩子,便有責任把他養大成人,是苦是樂,完全是為人父母者自作自受。海牛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看著這篇文章,感慨良多。

我的感慨非因認同李氏的觀點,自覺活該受苦。而是從這點,我想到現代人可如何理解自己和那位創造並掌管萬有的天父上帝的關係。

其實隨著現今避孕變得愈來愈容易又安全,加上家族觀念的破落和個人主義的抬頭,不生育已成為現代人其中一個正常的選項(相較於古時的人,沒有所出是一個莫大的遺憾甚至羞恥)。所以,今天不少人能倒過來說,把孩子帶來這污煙瘴氣、充滿痛苦的世界才是罪過(李氏在文中也有類似的觀點)。以這邏輯推想: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又創造了人類,卻是明知祂所造的人會犯罪會墮落,於是又「偉大地」為人擔罪受死,這又何苦呢?與其說上帝愛世人,不如說那是上帝自作自受吧!?

當我們檢視福音的內容:有罪的人藉著信靠那位在人類歷史中道成肉身並因上帝的愛甘願以無罪之身在十字架上犧牲代贖然後第三天復活的上帝兒子耶穌基督得蒙救恩得稱為義並成為上帝的兒女和後嗣──此乃其核心信息。但二千年過去,社會和文化的演進和價值觀的改變,足以令我們所要傳遞的信息變得愈來愈難於被體會和理解,甚至被誤解,而一些模糊了的概念在年月洪流的沖刷下愈見模糊。如果連基督徒對信仰的核心也是一知半解,縱使我們仍深信上帝的福音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其救恩也是歷久常新,我們如何能按著我們處身的時代背景把它演繹和表達得合宜,才能跨越這時間、地域和文化的鴻溝呢?

不敢估計有沒一天,連稱為基督徒的也會對主的受苦犧牲嗤之以鼻說:「苦甚麼」……

林前1:4-9

約書亞團契自上月起開始查考哥林多前書,明天的週會將會是第二課(林前1:18-2:16)。

我想趁進入第二課前在這兒整理一下首課的要點。

林前是一卷常常被引用的書卷,尤以當中有關聖餐的記述、恩賜的運用、十三章的愛篇以至吃祭肉的問題在在都和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但要綜觀整卷書信的中心,便不能忽視第一章四至九節保羅的感恩祈禱。

我發覺新譯本較能準確地帶出原文的意思:

我因著 神在基督耶穌裡賜給你們的恩典,常常為你們感謝我的 神,
因為你們在他裡面凡事都富足,很有口才,知識豐富,
就如我們為基督所作的見證在你們中間得到堅立一樣,
以致你們在恩賜上一無所缺,殷切盼望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顯現;
他也必堅定你們到底,使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指摘。
神是信實的,他呼召了你們,是要你們與他的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連合在一起。

要留意的是第五節的「口才」(logos)、「知識」(gnosis)和第六節的「恩賜」(charisma)。保羅為哥林多教會滿有這幾樣而感謝上帝,但實情是,哥林多教會就正因為過份地著重這幾樣從上而來的恩典而引發種種內部間題,包括最為人知的分門結黨的分裂危機。保羅在之後的各章其實就是針對這三樣來教訓哥林多教會不能把這些原只用來建立信仰群體以預備迎見主的外加恩典本末倒置地高舉過於信仰的根基(保羅為基督所作的見證)、遠象(殷切盼望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顯現/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指摘)、對象(神是信實的,他呼召了你們)和目標(與他的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連合在一起):

有些人自高自大,以為我不到你們那裏去;然而,主若許我,我必快到你們那裏去,並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語(logos),乃是他們的權能。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言語(logos),乃在乎權能。(林前4:18-20)

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gnosis)。但知識(gnosis)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1-2)

恩賜(charisma)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charisma)。 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林前12:4,31)

林前4:8上正好是這段感恩祈禱的反響:

你們已經飽足了!已經豐富了!不用我們,自己就作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