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

在使徒行傳二十章裡記載了使徒保羅跟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依依話別的一幕,在保羅的臨別贈言中提到:「……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路加醫生在此章結尾寫了眾人的反應:「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

上帝為人造了臉孔,這實在很特別。

今早祖母離去後,收到不少弟兄姊妹和朋友藉Facebook和電郵傳來的慰問,看著這些慰問,自問覺得不太傷感,心裡說:「各位有心咯!我還好,沒怎樣的。」可是當翻開自己的Blog,一看到昨天post上去那數幀去年此時為祖母拍的相片,淚水已不期然的淌著。有人說,在主裡的生離死別不應太傷感,因基督徒有的是永生的盼望,他日天家裡自會再見重聚。但聖經的話語實在實在,君不見昔日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為著與保羅訣別也傷心痛哭嗎?

我又想起年初所譯的一闕歌詞:「幸世間仍存熱暖 友愛親恩美又善 從現世到百千年 不怕隔阻心相牽 深盼天家中再見 萬有主 讓我高聲唱 歡欣獻頌揚 給示尔!」

舊文重貼:《以撒vs上帝》

十多年前,互聯網尚未普及,沒有所謂個人網誌,中文打字也是費神至極的一回事,寫過的許多文章和劇本,因保存不善,如今大都已遺失掉,其中兩篇投稿於公青團訊分別題為《以撒vs上帝》及《瑪拿西與以法蓮》(後者的題目是否如是,已記不清楚)的文章,個人以為是自己信仰路上頗為重要的記錄,奈何後者早已丟失了(如幸有兄姊仍有此文在手,懇請惠賜)。而前者,我在uhome和fotop.net都先後重貼過,現在這兩處都早砍了,既然這幾天一味回顧舊事,也就在此再貼:

神曾應許他要成為大國,作多國的父;但終他一生,他卻未嘗得著任何地上的國度。

神曾應許要使他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但在他離世之日,他膝下便只有「獨生的兒子」以撒及兩個孫兒以掃和雅各。(註)

神曾應許要把迦南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但他死的時候,所擁有的就只是從赫人那兒買回來作墳地的一塊田和其中的洞。

他在世的日子並沒有看見神對他這些應許的完全成就,然而他仍「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羅4:21)。

他──就是亞伯拉罕。

羅馬書4章18-19節:「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得以作多國的父……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

這樣看來,亞伯拉罕「因信仍有指望」,然而他也是因信才會落在那「無可指望」的境況之中;就因他信神,他使自己的一生都充滿著許多「沒可能」和「未知數」。他「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裏去。」(來11:8)在迦南地,「神並沒有給他產業,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但應許要將這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為業;那時他還沒有兒子。」(徒7:5)

倘若他不信神,他根本就不需要抱任何指望,他大可不必理會神的呼召,與其離鄉別井到自己不認識的迦南地飄泊流浪,倒不如留在吾珥或哈蘭,就此渡過餘生。他也不用多想如何能由一個膝下猶虛的無能老人成為一個多國的父,如何才有那如沙如星般多的後裔。因為他不需要這些東西也可安享晚年,可能這會比他現在還要舒服得多。

他卻因信,選上了這條路──一條由平穩安定引往「無指望」境地的道路,路上且佈滿了「沒可能」和「未知數」──至少在一般人眼中是這樣。但亞伯拉罕的信心超越了這些,甚至超越了今生,就算他等上了一生也未能看見神的應許的成就,(或許以撒的出生會使他看見神的應許正逐漸實現,但他也要等候了整整廿五年),他仍深信這些應許決不落空。他的信心是冒險的信心,因為他知道這個險冒得過,也實在並非甚麼險或不險;因他已找著那絕望中的指望,那不可能中的可能,那未知數中的不變數──神。所以他雖在無可指望的境況裡仍「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

在我們的人生之中,同樣會遇上許多許多未知數,然而這些未知數的存在,是因著我們要為自己籌算甚麼而感到無力而為,還是出於對神的信心而甘願為祂冒險的結果呢?在我們每天所作的眾多抉擇中,考慮的是這些一串串的未知數,還是那唯一的不變數呢?亞伯拉罕的信心不是因看見了那死蔭幽谷後的青草地、溪水旁,而是因信靠那位信實不變,滿有能力的大牧者──神,以致當神於亞伯拉罕從以撒身上似乎已看到神自己的應許正逐漸實現的時候,吩咐他把以撒殺掉獻上,他仍是這般深信神能叫他的兒子從死裡復活過來,順服地遵命而行。亞伯拉罕可曾問神說:「神啊,你為何背乎自己?你不是說過只有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我的後裔嗎?你何以要把他取去呢?」沒有!因為他信靠的並非那位在過去賜他兒子的神,而是那位要在將來成就祂信實的應許的神。神賜給亞伯拉罕並不是應許的以撒,而是信心的功課。今天我們要抓緊的是我們的「以撒」,還是我們的神呢?若今天神要我們把我們自己的「以撒」獻上,我們會怎樣回應呢?你有想過甚麼是你的「以撒」嗎?

註:此處不把以實瑪利和從基土拉所生的六個兒子計算在亞伯拉罕後裔之列,是因在神眼中,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亞伯拉罕的後裔。(見創21:12)

主啊,你若早在這裡……

昨天教會早日兩堂崇拜的說教都用上了約翰福音十一章有關拉撒路復活的經文,當中提到馬大馬利亞兩姊妹先後向主耶穌道出相同的心聲:「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今早在靜默中突然想到這會否也是福音書作者使徒約翰的心聲呢?

我們從使徒行傳知道使徒約翰的兄弟雅各是第一個殉道的使徒,在教會被迫逼的初期遭希律殺害了。而相傳使徒約翰卻是在世最久的一位使徒,經歷了由猶太人至羅馬政權對教會數十載的迫害,最後更在拔摩島上寫成了啟示錄,書中對主再來的預言正是當日在大患難中的基督徒的安慰。我們也知道早期教會的信徒普遍都認為主在不久的將來便會再來,甚至相信在他們有生之年能被提在空中與降臨的主相遇。當使徒約翰寫著他的福音書來到這一段的時候,他會否也憶起他那位殉道的兄弟呢?「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會否也是其時約翰的心聲?昔年主在世之時,他們同來求主:「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可10:37)今天卻是陰陽相隔,約翰會否也在此感觸起來呢?若然如是,他取材這一事蹟的同時,(沒有別的福音書有這事蹟的記載),想也必得著聖靈大大的感動,深切的認定著主復活的宣告和應許。當他寫到「耶穌哭了。」又寫到「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我想他也會同時憶起主在世與他兄弟倆一起之時的親切關愛。可能在這當兒,約翰也哭了……